忍耐

LM235_23

忍耐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指把痛苦的感情或内心的感受控制住不让其表现出来;经受困苦或艰难。相关名言;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柏拉图

孔子之忍饥,颜子之忍贫,闵子之忍寒,准阴之忍辱,张公之忍居,娄公之忍侮;古之为圣为贤,建功树业,立身处世,未有不得力于忍也。凡遇不顺之境者其法诸。 ——白居易【唐】

一、什么是忍耐?

在圣经中,“忍耐”不只是忍受考验和困境,还跟我们的思想和内心有关,牵涉到我们对困境有什么看法和感受。忍耐的人会坚定不移,显出勇气和耐心。也有人认为:“忍耐是一种态度;有这种态度的人接受逆境,不是迫于无奈,而是满怀希望……忍耐也是一种特质;有这种特质的人经得起风雨,屹立不移。忍耐也是一种美德;有这种美德的人着眼于忍耐的目的,而不是当前的痛苦,使最严峻的考验最终能化作荣耀。”圣经上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哥林多前书13:4)。又说:“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箴言19:11)。

忍耐的德性不只是用在事物上,更要用在人际的关系上。心理学家认为,生气是非常伤身体;据说发一次脾气比作一个礼拜的工作更累人,事实上,一个人生气,不但令对方伤心,自己也受亏损。有一本灵修书籍上说:“一个人若常在家里发脾气,必然弄得家人内心痛苦不安;一个人若在教会里随意发脾气,对弟兄姊妹所造成的伤害,久久无法抚平。”所以我们应当培养自己忍耐的德性,不轻易发怒。

二、忍耐的表现有哪些方面?

基督徒的生活,是一种爱的生活,其次就是“忍耐”。忍耐也可以说是爱的外在表现。有句名言:“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忍耐是对别人高尚的爱。忍耐使我们的人生更伟大,更富有道德和人性;忍耐能使世界和平,社会进步;忍耐更能让基督的爱在我们身上彰显。

  1. 患难中忍耐。

“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马太福音24:13)「得救」:不是指得着救赎,而是指脱离灾难,进入神的国度。在大灾难末期,主耶稣要拯救属祂的人脱离灾难。惟一蒙拯救的路,乃是要“忍耐到底”,意即在诸多不法之事的环境中,仍持守主的道和主的名(启示录3:8-11)。我们要进入上帝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使徒行传14:22);但我们既有国度的盼望,就需要在患难中忍耐。人生最佳美的东西,都是从苦难中得来。麦子必须磨碎,才能作成面包。香膏必须经火,才能发出浓郁的香气。泥土必须耕松,才能适于下种。照样,一个破碎的心,才会得到上帝的喜悦。人生最甜蜜的欢乐,都是忧伤的果子。真正的忍耐是从属灵的历练而得的。多受试炼,就多有忍耐;少受试炼,就少有忍耐。忍耐并不是自我抑制;忍耐乃是“因信得生”的新生命,对于困境的一种自然响应,这样就不会觉得吃力。 “你们也当忍耐,坚固你们的心;因为主来的日子近了。”(雅各书5:8)主来的日子近了,是我们忍耐的动机;主的再临是近的,是我们忍耐的能源。

2.凡事忍耐。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书13:7):“忍耐”是军事词汇,指严守阵地。 “凡事忍耐”。为着软弱、失败的肢体需长久祷告、等候和忍耐,直到上帝拯救他们。爱是舍己的,爱是为人的,就必离不开忍耐,所以开头是“恒久忍耐”(哥林多前书13:4),末后是“凡事忍耐” 。

3.不发怒。

“忍耐”:长久牺牲而不发怒。出于人的“忍耐”,只能强忍一时,不能长久忍耐;出于圣灵的忍耐,是“到底”的忍耐(马太福音10:22),是“成功”的忍耐(雅各书1 :4)。

4.凡事谦虚、温柔、忍耐。

“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以弗所书4:2)「忍耐」:是承受得起冲击而不反弹,特别指在苦难中和被别人无理的对待时,仍然站立得住;包含忍受、耐久、长时期的受苦、没有怨言、经得起考验等。教会合一的路,在于活出基督的实际,那就是彼此谦卑、温柔、忍耐,在爱中互相宽容,以平安彼此联络。信徒不是只在一、两件事上谦虚、温柔、忍耐,而是在“凡事”上都要如此。凡只是外表谦虚、温柔、忍耐,而内心却愤恨不平的,并不是圣经所要的谦虚、温柔、忍耐。谦虚才能温柔,温柔才能忍耐;温柔是谦虚的自然结果,温柔的人自必忍耐。宽容是必须有爱心的,没有真正的爱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宽容;爱心有多少,宽容也有多少。要培养弟兄相爱之道,必须先从谦虚做起。 “互相宽容”:并非只是我们需要别人的宽容,别人也需要我们宽容的对待。宽容并不是容让罪恶,而是接纳有过错的人或有缺点的人,盼望他能离弃过错、丢弃缺点。使徒保罗也绝不是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我们的肩上,他乃是借此提醒我们:我们所蒙的恩典,足能使我们活出谦虚、温柔、忍耐、宽容的光景。

5.忍耐和信心。

“甚至我们在神的各教会里为你们夸口,都因你们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难中,仍旧存忍耐和信心。”(帖撒罗尼迦后书1:4)“忍耐和信心”两者相提并论,乃因它们相互关连,忍耐能叫人在患难中坚定不移地承受,在逼迫中坚守信仰,没有变节;而信心也更强化了他们的忍耐。凡在苦难和试炼中忠心忍耐到底的人,在基督再来时必得赏赐。

6.恒心忍耐。

“他因着信,就离开埃及,不怕王怒;因为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希伯来书11:27)“恒心忍耐”摩西两次离开埃及之后,都各在旷野里度过了四十年(参使徒行传7:30,36);“那不能看见的主”,就是上帝。摩西遇见上帝,应是指他在何烈山看见荆棘火焰异像一事(参出埃及记3:1-6),那时他因怕看上帝,故蒙上脸,符合此处所描述的“如同看见” 。摩西的经历正可预表基督徒的灵程:(1)摩西因信离开埃及,信心叫我们离开罪恶与世俗,过分别为圣的生活;(2)摩西不怕王怒,我们也不怕撒但和世人的怒气;(3)摩西恒心忍耐,我们信主后的一生直到见主面,仍须恒久忍耐;(4)摩西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信心开启我们属灵的眼睛,使我们处处事事看见上帝的带领。看见上帝是我们基督徒行走一生道路的秘诀,我们在灵里看见上帝,才不至疲倦灰心,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

三、我们怎样能做到长久忍耐?

1.靠圣灵的能力。

忍耐不是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而是靠圣灵在我们身上生命成熟所结出来的果子。

2.学基督的忍耐。

“愿主引导你们的心,叫你们爱神,并学基督的忍耐。”(帖撒罗尼迦后书3:5)“基督的忍耐”指主耶稣面对罪人的凌辱和十字架的苦难时所存的态度;这种忍耐是我们常人所没有的,必须活在基督里面,与主合而为一,才能经历基督的忍耐。当我们的心进入上帝的爱里,我们也就会以爱来向上帝有所回应;当我们的心浸沉在基督的忍耐里,当然我们也就有基督那样的忍耐了。我们因经历基督的忍耐而有分于基督的忍耐,在患难中坚守主的话。

3.遵守忍耐的道。

“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试炼。”(启示录3:10)遵守主的话,往往需要出代价,故称之为“忍耐的道”;不须出代价的遵守,人人都愿意,然而却得不到主的赏赐。在大灾难尚未来临以前,我们就需要“忍耐和信心”,或者我们得以因此免于遭受大灾难;但若我们无法得胜被提,而被撇下在地上亲身经历大灾难,那就更需要“忍耐和信心”,因为这是应付苦难的秘诀(帖撒罗尼迦后书1:4)。

4.持守耶稣真道。

一个人成为基督徒是因为上帝在他里面的工作,一个人能继续作基督徒也是上帝的工作。上帝赐给他的恩典与能力要帮助他敌挡一切敌挡他的事。世界、肉体与魔鬼都想要阻止他,但信徒有上帝所赐给的信心,他要持守所行的道。特别是守住救恩的道理(希伯来书6:6)。信徒在苦难中,最要紧的乃是忍耐,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马太福音24:13)。对我们基督徒而言,上帝的话和基督的信仰,乃是我们行事为人的底线,凡事都要以是否违背上帝的话,以及是否抵触基督的信仰,来作为衡量的标准。

16 Du ze hui yin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