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广袤的大草原上,经常可以看到几只狮子面对成群结队,甚至几万只水牛的时候,那种坦然无惧的眼神和胜券在握的笃定。
从敌我双方的数目来看,几只狮子和几万只水牛,实在实力悬殊,而且水牛的体型明显大过几只狮子。
然而,事情就是这么奇怪。狮子分割包围这些水牛,造成水牛互相挤兑践踏,反而使有些老弱病残瘦弱的水牛被几只狮子吞吃掉。
在人类社会的战争过程中,也常常有以少胜多的实例和战争的典范。
但是,这个实例真的是匪夷所思。
在以色列士师时代,大约公元前一千两百年左右,有一位以色列平民名为基旬,率领区区三百人,手里拿的是号角,点的是火把,追赶过十三万五千的米甸联军,把他们赶得落荒而逃,四处乱窜,而且三队联军自相击杀,践踏,他们口里喊的是:“耶和华和基旬的刀。“
这种情形非常像几只狮子扑杀几万只水牛的场景,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圣经上写道:
“基甸和跟随他的三百人到约但河过渡,虽然疲乏,还是追赶。士师记8:4”
“那时西巴和撒慕拿,并跟随他们的军队都在加各,约有一万五千人,就是东方人全军所剩下的,已经被杀约有十二万拿刀的。基甸就由挪巴和约比哈东边,从住帐棚人的路上去,杀败了米甸人的军兵,因为他们坦然无惧。士师记8:10-11”
“坦然无惧”,画龙点睛地点出了他们以少胜多的关键。
其实,基甸本来是个非常胆小怕事的以色列平民老百姓;也不是饱读兵书,身经百战的军事家,平常就是一介种田的农夫,他们的队伍根本没有经过什么军事训练;
基甸的队伍并没有什么超级武器,人手一只号角,加上一把火把而已。
这场力量悬殊,以少胜多,甚至以无胜有的战役,实在是上帝亲自介入,才能够成就的。
圣经上曾说:“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的名。”
如果我们还对几千年的这场战争觉得不可思议,太遥远,甚至还认为是传说的话,那不妨去看一看就在上个世纪所发生的四次中东战争,为什么以色列军队每次都以少胜多,反败为胜呢?
许多人觉得是美国的力量帮助或者说有什么外部因素,如联合国的决议呀,这些都只是外部因素,如果没有上帝在掌握战争的胜负,没有耶和华的力量在保护以色列民族,这些外部因素都没有办法决定胜负。以色列人坦然无惧的决定因素是耶和华与以色列军队同在。
如今,因为耶稣基督为我们付出生命的代价,耶和华也与我们同在,就是以马内利。
“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希伯来书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