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箴言 9:10
“敬畏“,漢語詞語,意思是既敬重又害怕。
《聖經》中的敬畏
一、什麼是敬畏?
敬畏,是人對上帝信仰的一種態度。在聖經中多次出現“敬畏”一詞,我們是否留意過它第一次出現在什麼時候呢?“敬畏”,在原文中與“懼怕”是同一個字,當它用在不同的脈絡中,所表達的意思又有所不同,分為消極的和積極的。《創世記》第22章12節,天使說:“你不可在這童子身上下手,一點不可害他。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這是《聖經》中第一次出現“敬畏神”這個詞,“……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
二、敬畏神的重要性是什麼?
敬畏是對上帝的崇敬。希伯來書12:28-29是很好的描述,“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侍奉神。因為我們的神乃是烈火。”這裡的虔誠和敬畏恰是意謂著基督徒對上帝的敬畏。這也是激勵我們順服宇宙創造者的要素。
箴言1:7說,“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只有知道上帝是誰,並敬畏祂,我們才能有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只有從認識上帝而來,上帝是聖潔、公正和公義的創造者。申命記10:12,20-21記載:“以色列啊,現在耶和華你神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敬畏耶和華你的神,遵行他的道,愛他,盡心盡性侍奉他,你要敬畏耶和華你的神,侍奉他,專靠他,也要指著他的名起誓。他是你所讚美的,是你的神,為你作了那大而可畏的事,是你親眼所看見的。”敬畏神是遵行神的道、事奉神和愛神的根本。
三、敬畏神表現在哪些方面?
1、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
使徒行傳9:31記載:「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主雖然允許讓祂的教會遭遇患難,但教會不怕外面有逼迫,只怕裡面沒有平安;我們應當「凡事敬畏主」,免得得罪了主。
2、正常的人際關係。
彼得前書2:17記載:“務要尊重眾人;要敬愛教中的弟兄姊妹;要敬畏神。”正常人際關係的四個基本要件:(1)對眾人要尊敬;(2)對弟兄要親愛;(3)對神要敬畏;(4)對在上的要尊敬。基督徒待人、接物、處事,都要本著「敬畏神」而行,先問問自己:我如此作是否會得罪上帝?裡面是否有平安?我們對任何人的尊敬,都必須是出於「敬畏神」——先怕神後才怕人; 千萬不可以「怕人而不怕神」。
3、藉著敬畏上帝,得以成聖。
哥林多後書7:1記載:“所以,親愛的,既然我們有這樣的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和靈魂一切的污穢,藉著敬畏神,得以成聖。”上帝是聖潔的,人越就近祂就越感到自己的污穢,人越事奉祂就越怕有自己。敬畏上帝就是在上帝面前有一個存心——怕有自己。人在上帝面前最寶貴的存心,就是有一顆敬畏的心。“敬畏神,得以成聖”也可譯作“在敬畏神裏漸漸成為聖潔”;信徒在消極方面要有所除去,在積極方面要追求敬虔,在敬畏上帝裏進到完全的地步,在日常生活中體驗成聖的人生。
4、全家都敬畏上帝。
使徒行傳10:1-2記載:“在凱撒利亞有一個人名叫哥尼流,是義大利營的百夫長。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神。他多多賙濟百姓,常常向神禱告。”第一個在自家裡被傳福音的外邦人哥尼流,就是個敬畏上帝的人。一個人是否虔誠敬畏上帝,可以從他的家人看出端倪,因為真正虔誠敬畏上帝的人,他的生活行為必然多少會影響家人的。在上帝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雅各書1: 27)。
四、怎樣學習操練敬畏上帝
敬畏上帝是可以學習和操練的。請看幾節經節。在約翰福音17:19中,耶穌說自己分別為聖。換句話說,他是聖潔的,並“與罪分離”。他的信徒也要與罪分離,為神所用(見彼得前書1:16)。
1.成聖的生活。
“……我們既有這等應許,就當潔淨自己,除去身體、靈魂一切的污穢,敬畏神,得以成聖。”(哥林多林後書7:1)「敬畏神,得以成聖」是指生活上的成聖。地位上信徒已成聖了,既然我們被分別為聖,就該有與成聖的地位相稱的生活。得以成聖,是與我們對上帝的敬畏有極大的關係。我們需要在上帝面前蒙光照。以弗所書說,我們行事為人要與我們所蒙的恩相稱。我們成聖了,卻過著俗不可耐的生活,與我們的地位不相稱; 地位上成聖了,但生活上一點都沒有成聖的果子結出來。所以我們必須從世界裏被分別出來,單單歸給上帝,過聖潔的生活,不沾染污穢,不沾染世俗,我們就能有一種與成聖的地位相稱的生活。
2.討主喜悅。
“所以無論是住在身內,離開身外,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台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我們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勸人,但我們在神面前是顯明的,盼望在你們的良心裏,也是顯明的。” (哥林多林後書5:9-11)無論與主同在或活在世上,我們立了志向,要討主喜悅。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照常顯大; 無論是住在身內,離開身外,我們都要得主的喜悅。但願我們都有這種心志,都有這種態度。
信徒得救稱義是永久的事,但是我們仍活在世上,我們的生活行動是否敬虔度日,是否存敬畏的心,到那日都要在基督的台前有所交代,各人按所行的受報。既知道主是可畏懼的,所以保羅要勸人,提醒眾人,主的確有威嚴的一面,主不但是慈愛的,也是公義的,祂願意現今赦免人的罪,但也要在將來審判人。祂不但審判世界,也要審判信徒;祂是可愛的,但他也是可畏懼的。
3.事奉上帝。
“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希伯來書12:28)既承受了這個國便應感恩並照上帝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祂。凡事只討祂喜悅,勿傷主的心。
4.讚美上帝。
“有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神的眾僕人哪,凡敬畏他的,無論大小,都要讚美我們的神。”(啟示錄19:5)原來讚美我們的上帝,也是敬畏上帝的一種表現,弟兄姊妹都要學習讚美我們的上帝,將嘴唇的果子獻給上帝,這是祂非常喜悅的事。在今天的世代,當上帝的兒女活出敬畏祂的敬虔生活時,教會就能在真道上站立得穩,像明燈一樣在邪惡黑暗中為主發光,照耀輝煌。
5.為主作見證。
如果說彼得是門徒中間帶頭的,那麼,抹大拉的馬利亞就是在服事耶穌的姐妹們中間帶頭的。當主耶穌在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復活的時候,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她成了第一位見證主復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