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矩”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指校正圓形、方形的兩種工具,多用來比喻標準法度,規:畫圓的工具,今指圓規。矩:畫直角或方形的工具。
一、什麼是“規矩”?
我們知道做任何事如果沒有一定的規矩,就容易出錯。我們生活在一個國家中的人,必須遵守那個國家的法律法規,才能自由的生活;進入一個公司等地方,也要遵守那個公司的規矩,才能在那裡順利工作。同樣,生存在大自然中,要遵守自然的法則,順從上帝的旨意,才能得到幫助,人生才會順利。那麼如果不遵守規矩,比如違法就要承擔法律責任,受到經濟上、身體上和精神上的懲罰;同樣,違背了自然規律,同樣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有的人一生常常做著違背自然規律的事,他的行動就會被限制,被禁錮,讓身邊人逐漸遠離他,大家都不喜歡他,反而別有用心的人會去到他身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貴人遠離,小人得進”。人緣自然會越來越差。老老實實,恪守本分。巴金《將軍》:“他就在家裡規規矩矩地坐下來,拿出那本破舊的《聖經》攤開來讀。”
二、《聖經》中的“規矩”
1、耶穌照他平常的規矩,進了會堂,站起來要念聖經。(路加福音4:16)主耶穌在平常就養成了按時進會堂,並且參與讀經活動的習慣;我們也當學習主耶穌的榜樣,按時參加聚會並讀經。
2、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提摩太后書2:5)“規矩”包括競賽的規則,以及賽前鍛煉、培訓的要求,並遵守規定、自律等;“按規矩”意指服事主、為主作見證必須遵守某些條件,而不可隨心所欲的去作。基督徒應當以這樣的心態服事上帝,竭力而為,不可隨隨便便,將事奉當作一項可有可無的事。基督徒的事奉必須“按規矩”——合於上帝的旨意並屬靈的原則。千萬不可使用肉體的方法,例如鼓吹、拉攏,或有世界的靈,例如欺弱、媚強,只求達到目的,不擇任何手段。正當的事奉者,寧可犧牲眼前的利益,也決不可做不合神旨,違反見證的事情!
3、規規矩矩按著次序行。“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哥林多前書14:40)在教會中,一切的事都該是井然有序的。因此我們在教會中,不可多出主張,任意妄為; 乃應多受教,多學習,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
4、循規蹈矩。“我身子雖與你們相離,心卻與你們同在,見你們循規蹈矩,信基督的心也堅固,我就歡喜了。”(歌羅西書2:5)信徒身雖相離,但靈裏應彼此紀念(帖撒羅尼迦前書2:17)。我們所信的上帝是有規矩的,故不僅祂所創造的宇宙充滿了規律,並且祂也喜歡祂的教會和聖徒凡事按著規矩而行。教會惟有以基督為中心,對祂有堅固的信心,才能顯出良好的秩序;混亂、無次序的教會,不能為主打真理的仗。信徒在教會中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自然就顯出循規蹈矩的光景來。在今日的世界裏要循規蹈矩是何等不易,潔身自愛的人反遭別人輕視;我們要堅固信基督的心,便需付出代價。
三、怎麼給孩子立“規矩”
孩子畢竟是孩子,作為父母親在孩子的關鍵時刻要能幫他們掌好舵,使他們順利成長。我認為做父母的。
1、以身作則:作為父母親必須以身作則,用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去感染孩子。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應該捨棄一些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娛樂管道,諸如打麻將(尤其是賭博)、無休止地看電視等等,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良好的環境容易使孩子快樂,使孩子善良,使孩子熱愛父母,孩子“親其師,信其道”,從而有效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良好的家庭氛圍不僅取決於父母和睦,也取決於父母對孩子的理解與尊重。尊重孩子的興趣,尊重孩子的意見,與孩子平等協商,不把父母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對孩子在生活上關心、對孩子的興趣理解尊重,但不等於放任,該嚴厲時必須嚴厲。到了一定年齡,可以要求孩子參與整理家務,包括掃地、拖地、洗菜、做飯、洗碗。從小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裡的事情幫著做”的習慣。父母在家庭中與子女的關係最密切,父母的言行一舉一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有的父母染有菸酒嗜好或吸毒惡習,往往易於影響孩子不良嗜好的形成; 有的父母的言行謹慎、和善,常會影響孩子的言行和舉動。所以父母的“身教重於言教”,對幼小的孩子來說更為重要,父母一定要以自己的良好行動教育和影響孩子。
2、愛護孩子:這是個核心。因為上帝是愛,祂把孩子賜給我們,這是祂給我們的產業。我們應當珍惜上帝的愛,回應上帝的愛,以上帝的愛去愛護孩子,使他們在愛中成長。我早年亡父,由虔誠愛主的母親撫養我成長,她以上帝的愛愛護我,使我能走在祂的正道上; 沒有祂的愛,不可能有我的今天。
3、正面教育:是指講清道理、耐心說服。有一個做母親的,有一次她發現她的孩子偷吃了他姐的那份點心,媽媽發現後,不是當面訓斥他,而先給他講有些孩子拾金不昧的優良品德來啟發他,這時,這個孩子低下頭,哭了,主動地承認了錯誤。以後就再沒有發生這類事情。要防止打罵與變相體罰。打罵只能給孩子帶來皮肉的疼痛,而思想上根本不明白自己錯在哪裏,怎樣去改正錯誤。結果是孩子的缺點改不了,又可能犯下新的錯誤。
4、孝敬父母:古今中外,都訓誨人要孝敬父母。聖經更明確教導說:“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以弗所書6:2-3)上帝應許我們得福而且長壽。這實在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恩典。
5、敬畏真神:敬畏是指敬重和畏懼。聖經多次教導說:“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箴言9:10:詩篇111:10)。知識誠然好,智慧更重要。做父母的教導孩子從小學習敬畏上帝,帶孩子讀聖經、禱告、禮拜天上主日學敬拜上帝,帶領他們做一個敬畏上帝的孩子,把祂所賜的智慧和知識,用於學習和各項活動中。
6、全面關心:做父母的要對孩子的身體、學習、營養、健康、靈性等各方面全面關心,以促使孩子健康成長。
7、相互溝通:父母與孩子相互溝通,能化解許多衝突和誤會。做父母的每天要花一些時間與孩子溝通,在生活上、學習上、信仰上,瞭解孩子的情況,通過溝通,及時地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8、多加鼓勵:父母對孩子微小的進步都應重視,予以肯定,加以鼓勵與表揚,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如果孩子比較驕傲,只能表揚不能責備,則應少表揚,但當他在克服缺點方面有了進步時,也應及時予以肯定,多鼓勵他樹立改正缺點的信心。
9、個人衛生:兩歲以後,就要開始個人衛生的獨立操練,幫助養成衛生習慣。例如,要勤洗手,洗手是預防呼吸道、腸胃道疾病最簡單及最有效的方法。凡進入室內前、離開醫院前、廁後、進食前、咳嗽或打噴嚏後、摸完寵物後、從外面返回住家時、碰觸口罩外部表面及任何時候手部髒時。一天最好能洗手十次以上,常保清潔衛生。
10、培養孩子動手能力:通過做手工來有條件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做一些手工,拼裝、修理,栽種、除草、澆水。有機會可以觀摩各種手工藝的現場:木匠如何做傢俱,泥瓦匠如何蓋房子,裁縫如何做衣服,農民如何種糧食。這些對培養孩子的興趣,促進健康均有良好的效果。綜上所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親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在生活上、工作上、信仰上作孩子的榜樣,以愛來培養教育孩子,使他們的身心靈都得到健康成長,成為對國家、社會、教會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