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何如平 | 主题文章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春天正是放風箏的大好時節。每逢週末在我家樓下的草地上,許多孩子扯著風箏線在奔跑著,嬉鬧著,在空中,風箏沐浴在和煦的春風裡,盡情地飛舞著。在一群孩子中,有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特別引人注目,他時而扯線奔跑,時而仰首遠望,時而沉穩收線,那動作瀟灑自如,老人被孩子們親切地稱做「老頑童」,老人也非常樂意這個稱呼。
老頑童就是我的老爸,他和風箏還真有一段不解之緣。老爸是一名中學教師,他退休後患上了神經衰弱,容易疲勞,睡眠質量不好,常有頭痛等軀體不適感。我工作忙,很少和老爸一起出去,也很少關注到老爸的身體。有一次我從報刊上無意中看到放風箏是一項融健身與娛樂為一體的活動,春季人們放風箏能夠盡情地呼吸新鮮空氣,吐故納新、舒展筋骨、暢通氣血、健腦益智,近年來國內外不少醫院採用「風箏療法」治療抑鬱症、神經衰弱、腰椎病、食慾不振、眼部疲勞等病症,收到了神奇的功效。
我於是對老爸說:「雙休日我帶您放風箏健身,您看好不好?」老爸高興地說:「那好呀!一個人放風箏沒意思,有你和我一起放,我真是求之不得呢!」原來老爸是那麼渴望我陪伴著他,我平時真是太粗心了。
老爸是個認真的人,為了放好風箏,他找來有關風箏的書籍閱讀,並且開始學習風箏的製作方法和放飛技術。自從我說了要和他一起放風箏,老爸書房的桌子上就擺滿了竹篾、薄紙、綢布、漿糊、剪刀等,老爸製作起風箏來一絲不苟,扎架子、糊紙面、繪圖案等步驟中規中矩。
一個雙休日室外風速緩慢均勻,風力柔和,這是放風箏的好時候。我和老爸下了樓,樓下的草地上有不少孩子在放風箏。老爸將他做的蝴蝶風箏放到天上,隨後又把線遞給了我,讓我輕輕地收放,那隻蝴蝶風箏一直在天上平穩地飛翔。老爸自豪地說:“雖然放風箏只有拉線、放線、壓線幾個基本動作,看似簡單,其實裡邊學問很大呢!同樣一個風箏,遇到會放風箏的人,它可以自由地在藍天翱翔,如果遇到不會放風箏的人,風箏即使上了天,免不了也要栽跟斗。”
我放了一陣子就又把風箏線交給老爸,這時一陣風吹過,年到七旬的老爸禁不住來回奔跑,時而仰起身子,時而俯下身軀,老爸的心隨著風箏飛翔,他成了風箏場上的焦點人物。到了家裡老爸還一直沉浸在歡樂之中,他眉開眼笑地說:“放風箏時需要手、腕、肘、臂、腰、腿等各個部位協調運動,手、腦、眼並用,放風箏是最好的保健方式,下個禮拜我還下樓放風箏。”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時節,老爸經常去放風箏,他也跟風箏場上的孩子們熟悉起來,還成了忘年之交,老爸的心態越來越年輕,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好,我想這一切應該歸功於風箏療法,更應該得益於老爸一顆不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