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ㄟ!你記不記得爸爸以前不敢上電梯?站在電梯前面就是不敢跨上去?」
有一天坐在大弟的車上,兩人閒聊,聊著聊著聊到我的小孫女,不敢自己跨上電梯,讓我想起了爸爸,隨口問他。沒想到他竟然立刻淚眼婆娑,哽咽著說:
「一提起這件事我就難過!」說完,竟然泣不成聲。當時我們正行駛高速公路,我被他這出乎我意料的反應嚇了一跳,慌忙溫柔的說:
「別這樣!不哭!不哭!要開車呢!不然,路邊停一下?」他倒很快就打包起情緒,告訴我:
「我就是後悔!去的每個地方明明有箱型電梯,為什麼就是要逼他跨上電梯?心裡還覺得煩,認為電梯那麼安全,一步就跨上了,有什麼好怕的?完全不能體會他的心情。」說著說著,他又流淚了!這回不只他流,我的眼睛也濕了。
沒錯,家父是革命軍人,小時候眼中的他似乎十八般武藝樣樣會,沒有難倒他的事,可是晚年時竟然在很多事上退縮,搭電梯是其中一樣。記得那時常常想著陪父母出門走走、吃飯,在各百貨公司、飯店等場所都免不了有電梯,對我們來說,那就像走路一樣自然,根本無需思考就站上電梯了,可是他不行,站在電梯前幾次舉步,幾次放下,就是邁不出那一步,我們總在旁鼓勵、扶著他,要他不要怕,基本上他雖面有難色,最後還是順從我們的意,我們呢!往往像大弟所說心裡嘀咕,甚至彼此對看交換一個莫可奈何的眼神,總之,完全沒有同理。現在自己年紀漸漸大了,雖然還沒有那症狀,但是卻可體會那種生命中的無奈,或是眼力無法正確判斷距離?總之,面對移動的電梯就是沒安全感啊!就像年輕時上下爬樓梯,三步併兩步是常態,可現在,得要步步小心,最好扶著把手,一步步來,階梯不像過往那麼熟悉友善了啊!
我也想到年輕時有次上洗手間,幾個女士在那邊排隊,說一定要等坐式,沒法上蹲式,我看了她們幾眼心裡想:公共廁所,怎麼會要上坐式?多不衛生啊?上坐式不也要當成蹲式用?多麻煩啊!真奇怪了!完全無法體會她們的狀況,有時,還會白目的勸朋友,有蹲式就用蹲式,衛生。直到這幾年,周邊的朋友越來越多人必須用坐式時,才真正明白她們的問題,當一個人蹲下就站不起來時,怎麼使用蹲式?想到過往數十年對她們的偏見,不禁赧然。
面對周圍的人,要有同理心,要將心比心,說來容易,但做起來,多難啊!我們狹窄的眼光只看得到自己,沒法真正看到、體會別人的需求與感受,更糟糕的是,我們還以自己的標準評判,擅自對別人加以批判,無意中,傷害了我們所愛的人。
怎麼辦?但求神開我們的眼,讓我們真正明白基督的心,以祂的心去看周遭的人,多一點體恤、多一份包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真誠陪伴。
註:ㄟ注音符號,音同「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