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菜農的「工匠精神」

今年假期的最後一天,我帶著剛滿一周歲的女兒「小朵朵」,來到她姥爺自己開闢的小菜園裡玩耍。觀察雞,餵食大鵝。小朵朵踏進這個並不引人注目的戶外小菜園,充滿歡愉和興奮。她的小眼睛似乎忙得不亦樂乎,全神貫注地觀賞著周遭大自然的一切,感受無比的喜悅和驚奇。在她眼中,這個菜園就像我們為她吹的氣球泡泡一樣,五光十色、繽紛耀眼。

爸爸的這片菜園雖然不大,但種植的蔬菜品種卻相當豐富。對我爸來說,閒暇之餘坐在一棵棵桃樹之間,享受涼爽的秋風,或是摘採菜葉、除草、施肥、澆水,都是種無比幸福和愜意的晚年生活。我爸經常說:「相較於其他工作,我更喜愛耕耘。」平常,他一起床就會走進菜園,為家人種植美味的蔬菜。儘管辛苦,他充滿愉悅,似乎也擁有豐收的成就感。

爸爸說:「在我們菜園旁有幾戶鄰居,和他一樣,也是熱愛耕種的農夫。」我們喂完鄰居家的大鵝後,爸爸說要帶我們到菜園北邊,拜訪一位老農伯伯。當我們走到菜園入口處時,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翠綠蔬菜。隨後,一位老農笑容滿面地走向我們,親切地和父親握手。爸爸立刻高興地轉身向我們介紹:「這位就是我們要拜訪的伯伯。」

接著,老農開始熱情地向我們這些首次造訪的客人,介紹他的菜園,就像是一位藏家逐一展示他所珍藏的「鎮宅之寶」一般。

此時太陽已經西傾,夕陽的餘暉灑落在一排排翠綠的蔬菜上,景象壯觀極了。我忍不住好奇地問道:「伯伯,這些蔬菜都是您親手種植的嗎?」老農笑嘻嘻地點點頭。然後,他熱情地邀請我們進入他的菜園,仔細參觀他親手種植的各種蔬菜。

我剛走了幾步,就被眼前那成排的大白菜吸引住。我發現這不是我們當地冬天吃的那種大白菜。看上去綠油油的,似乎是我們本地很少見的品種。我猜想,這應該是南方的品種。雖然我在我爸的菜地裡也見過這個品種,但是這位伯伯種的,葉面顯然更有光澤,顏色更鮮豔。當我不禁讚美伯伯種的菜非常好時,伯伯笑呵呵地告訴我們一個他獨創的配方:半兩酒、一兩醋、十斤水,兌好後,噴在菜葉上。不僅不容易生病生蟲,而且還長得好。還有那一片胡蘿蔔地……我順著伯伯指的方向看過去,伯伯接著對我說:你看那一片片像小茴香形狀一樣的葉子下面,就是我們種的胡蘿蔔。隨後,伯伯又介紹了他種胡蘿蔔的獨家秘方。聽完這一席話,我才明白,原來種菜還有這麼多學問呢!

後來,伯伯又向我們介紹了他種其他蔬菜的一些獨特方法。果真,伯伯種的每一種菜,都像市場上賣的那樣,飽滿新鮮。看上去,無比誘人。不得不說,將種菜視為一門學問去研究,這位伯伯是我見過的第一個人。臨別時,伯伯熱情地送給我們一袋子他自己種的油亮亮的小油菜,並跟我爸開玩笑說:那半兩酒、一兩醋、十斤水的配方,你用不了那麼多,你就用一斤水兌就夠了。聽完伯伯最後的叮囑,我們哈哈大笑。都被他這一席話,逗樂了!

與伯伯告別後,我心裡油然而生出一種對他的敬佩之情。真的非常佩服這位對待種菜如此嚴謹認真,對待生活抱有如此熱情的長者。眾所周知,要起步做一件事,很容易,但是要做好一件事,卻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它需要你對這件事,抱有持續的熱情,和付出大量的心血,才有可能有所收獲。

同樣是種菜,大部分人只是費點力氣鋤塊地,撒點種子,施點肥,澆澆水,然後就開始聽天由命地坐等收成。然而,這位伯伯種菜卻與眾不同。他就像一位「農業專家」一般,認真觀察,研究各種蔬菜的生長習性。然後,根據不同蔬菜的生長特點,制定出有利於其生長的種植方案。他像是在培養自己的孩子一樣,因材施教的同時,還精益求精地關注每一個種植細節,精耕細作。他努力將每一個細節做到最好,最科學。這種嚴謹的「工匠精神」實在難能可貴。

在我們回去的路上,剛好來到正在修建的高架橋下。在不經意間,我看到一位搬磚的師傅,正在從大貨車上卸磚。我看見他手握方向盤,熟練地操作著機器。數百塊磚頭,在不到幾秒的時間裡,從大貨車上順利卸下,一塊也沒有掉在地上。頓時,我被這位搬磚師傅的獨特技能驚呆了。

或許在大家看來,無論是那位能種好菜的伯伯,還是那位技術嫻熟的搬磚師傅,都只是專於一事,熟能生巧罷了!就像賣油翁所言: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然而,在我看來,情況並非如此簡單。

眾所周知,「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確,人人都知道「聞道有先後」,但並非人人都能做到「術業有專攻」。在人群中,大多數人都帶著急功近利的心態行事。就像挖井一樣,只憑一時興起就開始挖。然而,剛剛挖個坑,就開始幻想著能立刻飲到泉水。結果往往不如預期。能夠一直挖下去並最終喝到泉水的人屈指可數。大多數人,剛剛挖個坑,看見沒有泉水滲出,就斷定這個地方沒有水,於是果斷地放棄。然後去挖下個坑,結果又沒水。如此循環反復,一直在勤勞地挖坑,卻一直喝不到泉水。其實,不是井中沒水,而是因為你挖得不夠深而已。

生活中,能夠把粗活做好的人比比皆是。然而,能夠把粗活做得細緻、做得精準、做得專注的人,卻不多見。無論各行各業,都不缺乏做粗活的人,但卻缺乏能夠將一件事做得精細做得專注的人。並不缺乏滿腹經綸、博古通今的「雜家」,但缺乏精於一事的「專家」。眾所周知,半桶水的「雜家」是不值錢的,只有精於一事的「專家」才是有價值的。

想到這裡,我突然開始進行深刻的反思。想起自己的過去,又何嘗不是一個三心二意的「挖井人」呢?在過去這些年,我為了「喝水」,也到處去「挖井」。結果,挖了一個又一個「坑」,卻始終沒有喝到夢寐以求的「泉水」。

曾經的我,有許多興趣愛好。那些「愛好」,我都曾憑著一時興起,興高采烈地去做,可最終卻沒做成一件像樣的事情。導致現在的我,不僅沒有一門精通的學問,而且也沒有一門拿得出手的謀生手藝。雖然從表面上看,好像自己非常努力,但實際上還是沒真正地沉下心來,專心研究一門學問,抑或細心打磨一門謀生的手藝。如果我能早日反省自己,在認準的領域深耕下去,說不定現在的我,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正當我反思之際,我突然看到前面有點駝背的爸爸。心裡油然而生出一絲複雜的情感。自從我結婚後,雖然不能和父親朝夕相處了,但是爸爸心裡卻一直掛念著我們全家人吃得好不好,操心我生活過得好不好。還把自己種的菜,往我家裡送。雖然我不經常來爸爸的菜園子,但每當吃到爸爸送來他親自種植的那些蔬菜,都能深刻地體悟到:那每一片葉子裡,都滲透著爸爸辛勤的汗水,和深沉的父愛。讓我心裡溫暖,也沉甸甸的。

是呀,想想過去的這幾十年,我一直活在爸爸的庇護裡。就像他現在精心栽培這些小菜苗、小瓜苗一樣,一直無怨無悔地為我遮風擋雨。此時此刻,我發自內心地感恩爸爸,對我如此深沉的愛。但我清楚地知道:爸爸對我的愛,是有期限的。作為已經成年的我,有義務趁父母還健在的時光,好好地回報他們,孝敬他們。

爸爸雖然不是種菜方面的專家,但他悉心耐心地照顧著每一株菜苗。虛心地向別人學習種菜技術,其實只是想為家人種出更好吃的菜。只是想盡自己所能,讓家人過得更好,更健康一點。雖然眾人並不太了解他,但這就是我可親可敬的爸爸。

想到這裡,我擦擦模糊的雙眼。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想我應該像那位伯伯一樣。學習他那種精工細作的「工匠精神」,認真地鑽研一門學問,或學習一門謀生的手藝。不為別的,只為能通過自己有價值的勞動,獲得一份穩定的收入。在養活自己的同時,也有能力養育自己的孩子,和贍養自己的父母。雖然我這一生,或許沒有機會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了,但我作為一個家庭的「頂樑柱」,有義務憑藉自己誠實的勞動,自食其力,養家糊口。並且,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好女兒的表率。

人生在世,如果能藉由自己的努力,成為某一領域的領袖,那顯然是人生的一大成就。即使只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那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然而,如果無法達到這樣的高度,我們仍可以像那位伯伯一樣,透過勤奮的農務,精心培育蔬菜,也是一種成功。或者像那位搬磚匠師傅一樣,以嫻熟的技藝搬運每一車磚塊,力求零失誤,也是一種成功。

作為一位普通的女性,平凡的妻子,普通的母親,以及普通的女兒,如果在有生之年,能夠藉由自己的努力,維持生計的同時,優質地撫養孩子,照料家庭,並供養雙親,那似乎已然足夠豐盛了。確切地說,這已經實現了我對人生所定義的「成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