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撕裂孩子的尊嚴

前幾天逛公園,路過一架飛機模型時,看到的一幕,讓我至今心有餘悸。

一對母子在飛機模型前拍照,孩子大概六七歲的模樣。只見孩子的媽媽,大聲催促著讓小男孩擺各種造型。而小男孩似乎有些靦腆,不是姿勢不符合媽媽的要求,就是眼神不到位。媽媽並不理會小男孩那種在廣庭之下,「被迫營業」的心情,反而有些惱怒地下達著擺各種姿勢(pose)的「命令」。

旁邊圍著一些小朋友,也是等著和飛機模型合影的。個別小朋友因等不及,便開始催促了。小男孩有些膽怯地問媽媽是否可以離開,而媽媽卻一臉不悅地上前擰著孩子的肩膀,把手機遞過去,生氣地嚷嚷道:你自己看看,說了多少遍,姿勢表情要到位,都是為了幫你拍帥點。就你這鬼相樣子的照片,怎麼發朋友圈?

孩子用餘光,羞愧地掃視著周圍的人群。接著用力掙脫他媽媽的手,轉身就跑。這位媽媽瞬間大發雷霆,三步並兩步追上孩子,抓住後又是推搡又是罵。完全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和旁人的勸說。孩子一聲不吭,先是恐懼地望著他媽媽,然後又用倔強的眼神表示抗議。這反而更加激怒他媽媽,接著又是力道不小的拉扯,訓斥。最後,更是直接將孩子推倒在地。

一位女士實在看不下去,上前低聲勸說:有事好好說嘛,孩子再小也要面子的,別這麼當眾責罵孩子。但男孩媽媽不以為然,反而回懟道:屁大的孩子,要什麼面子。眾人你一句我一句,這位媽媽非但不聽,反而感覺失了面子,拉起男孩,怒氣沖沖地對大家吼道:我的孩子,怎麼教育不用你們教,少管閒事。

可憐的孩子,眼睛裡含著淚水,一直沉默地低著頭。見眾人都在竊竊私語,媽媽這才粗暴地拉著孩子離開。隔老遠了,還能斷斷續續聽到她指責孩子的聲音。

明代著名學者呂坤,曾有「愛子七不責」之說。其中第一責,就是「當眾不責」,即:懂得在人前維護孩子的「顏面」。父母為了所謂的愛,或者某些目的,而不顧孩子的感受,當眾讓其出醜,以此來證明自已的權威,這種做法實在不可取。

無獨有偶,一天,同事小劉將她剛上小學二年級的小孩帶來上班。整個上午,辦公室裡就不斷地聽到小劉催促孩子寫作業的聲音。同事們開玩笑說:在學校都還有課間休息的時間呢,這孩子簡直太難了。

小劉裝作沒聽見,反而更加賣力地給孩子講作業,以及各種大道理。而孩子則如同小雞啄米般點頭,應著嗯嗯,但一做起題來,卻又啥都不會了。把小劉氣得直跺腳,加上旁邊的同事不時地調侃,小劉氣不打一處來,突然大聲吼了起來,對著孩子就是一頓劈頭蓋臉的訓斥。這讓原本就內向的孩子,感到無地自容,低著頭直愣愣的看著卷子。

小劉不斷責罵孩子,包括:丟人現眼的東西丟臉丟到姥姥家了題都把你臉認熟了,你還一臉懵逼等等。總之,就是一陣劈裡啪啦的挖苦與嘲諷,好像所有問題都是因為孩子腦袋笨。

同事小張勸說:耐心點嘛,別那麼兇,讓孩子出去玩下,勞逸結合,才小學二年級就這麼捲,你也太過焦慮了吧。

小劉卻回懟道:你閉嘴吧,咱這辦公室裡就你最沒資格說,你是還沒體會到做父母的用心,我們這都是為了孩子好。算了,說了你也不懂,等將來你結婚有了小孩,你自然就明白了。小張臉一陣紅一陣白,不再吭聲,直接提著杯子離開辦公室。

同樣作為小學生家長的同事小王,看到孩子可憐巴巴的,除了上廁所,一直在那做作業。上前安慰小劉不要急,自家孩子也一樣。瞬間,小劉如同找到了知音般,拉著人家就是一陣訴苦,甚至當著孩子的面,將他的隱私與秘密毫無保留地抖了出來。甚至,說到激動時刻,小劉紅著雙眼委屈至極。小王輕輕拍了拍小劉的肩膀。

不拍還好,這麼一安慰,小劉似乎又想起什麼,然後一副語重心長的模樣,嘆氣道:唉,可憐天下父母心啊!還不都是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有個好的未來。怎麼我家孩子,就是不能理解,不開竅呢?他就是個榆木腦袋,笨得讓我很傷心。都二年級了,拼音還聽寫錯,數學從來不及格,甚至玩個電子產品還能入迷到尿褲,惱火啊!

在場的人都為她捏了一把汗,孩子還在旁邊呢!見其他同事不說話了,小劉這才轉過身,繼續給孩子講作業。

馬未都曾在一檔節目中說:中國的很多父母都喜歡「當面教子」。無論孩子犯了什麼錯,都喜歡在公共場所直接教育孩子。好像這樣做能強化記憶,讓孩子「長記性」。然而,心理學研究指出:人類最負面的情感既不是悲痛,也不是憤怒,而是羞恥感。父母將孩子的問題,拿出來「遊街示眾」,實際上,是對孩子自尊的「凌遲」。

強勢而又愚昧的家長,並不知道,當孩子的尊嚴被撕裂的時候,是無法感知到你「用心良苦」的教育的。他們只會覺得很丟臉,覺得沒面子。甚至,有可能永遠陷在「傷害」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作為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當眾訓斥,挖苦貶損,抑或是為了討好別人,而將孩子的隱私與秘密「分享」出去,公之於眾。這樣的後果,孩子輕則無地自容、反感厭惡。重則自暴自棄、任性叛逆,甚至將父母視為仇人。

誰不要面子,誰又沒有秘密呢?大人有,孩子也有。而且,孩子的秘密跟大人的秘密,同樣重要。

為人父母,愛自己的孩子,雖是人性之本能,但一定要講究方法。愛,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門學問,而且是一門需要我們花一生去鑽研和學習的學問。

不錯,孩子要學習,要成長,而我們作為家長,更是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成長,不斷地自我迭代。我們更要在學習與成長中,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愛自己的孩子。起碼要懂得保護孩子的隱私與秘密,維護他們的自尊與顏面。別再以為小孩兒什麼都不懂了,其實他們赤子之心,心如明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